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数据显示,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按惯例,深圳市的人口普查结果,也将于近期公布。深圳作为移民城市,人口虹吸能力惊人,深圳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规模均在持续攀升,作为面积较小的超大型城市,千万级的人口规模,正在给教育、医疗、养老等城市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4月27日,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开幕,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做大会报告,这份统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重要报告,用专门段落阐释深圳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明确表示:人口规划应均衡发展,要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并强调将优化完善积分落户政策。而在此前,若干信号亦在提示,深圳人口政策调整在即:2020年初,深圳积分落户审批暂停,深圳市人社局在回应市民提问时反馈,待人才引进政策修订完善后才会重启,而来自深圳警方的消息称,受名额限制,近两年父母随迁入户亦有积压。
人口规划风向标:
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
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亿人,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其中,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为人,自2007年以来,广东连续14年常住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与2010年相比,十年共增加人,增长20.81%。
具体到深圳市,2019年底时常住人口1343.88万人,相比1979年的31.41万,深圳的人口规模40年间增长约42倍。
4月底召开的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作的党代会报告用专门段落谈及人口问题:要促进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制定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人口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充分释放人口新红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深圳的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对人口的规划和发展十分重视,这与深圳“综改”方案要求也一致。而作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人口规划和发展实属必要。
值得留意的是,2010年末至2013年末,深圳每年常住人口的增量还少于10万人,但进入2015年后,每年人口虹吸力度开始放量攀升,2015年至2019年,每年常住人口的增幅均维持在40万-60万的高位,五年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近266万人。
相关的政策背景为,2016年8月,深圳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户籍迁入若干规定》等文件,提出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这也被视作深圳加入城市“人才争夺战”的一个风向标。
人口红利发生转移
且看新红利如何充分释放
当时间进入到2020年后,深圳的入户政策悄然发生变化,当年年初,深圳积分落户审批暂停,深圳市人社局在今年3月下旬回应称,待人才引进政策修订完善后才会重启,而来自深圳警方的消息称,受名额限制,近两年父母随迁入户亦有积压。
第七次党代报告提出,要促进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制定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人口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这份关乎深圳未来发展的重要报告,强调了人口要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其数量、结构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影响城市发展和城市竞争能力的基础性问题。在此次深圳党代会报告中,还强调了人口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也重视人口红利对经济的发展作用,并提出了“人口新红利”这一新提法。
深圳市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梅认为,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人口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专家们在研究深圳的人口红利都会提到人才红利的说法。因为深圳是以科技创新,以各种创新驱动发展的城市。作为创新驱动力,人才就很重要,深圳早期的发展主要是加工贸易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现在及未来的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必然更注重人才的吸引,吸引更多的知识、智能型人才。
深圳对人才一直秉持开放的姿态,以政策及平台优势吸引各方人才。近年来,深圳系统重构人才政策体系,力度空前建设重大平台,聚焦人才所需优化服务,推动形成了新的人才聚集高峰期。目前全市科技人才超200万,各类人才总量达600万人。
在专家看来,随着深圳发展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人口形势更加复杂,人口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密,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更加显著,强调人口与产业、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意义重大。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
在此背景下,深圳人口政策急需谋划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力量,而推动人口与产业、城市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创造有利于城市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
【展望】
人口新红利形势下
更需提升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水平
入户政策几乎最为宽松的深圳市。近日,深圳市发改委答复市人大代表建议时坦言,如实施代表建议的敞口式政策,深圳作为超大城市,户籍人口增长或将面临失控局面,造成人口剧增,因此不宜再放宽。稍早前的3月下旬,深圳市人社局在回应市民疑问时亦承认,“人才引进积分审批”业务确已暂停,待人才引进政策修订完善后才会重启。
深圳是座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落户是不少“深漂”的目标,因此入户政策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市民黄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他是一名外地市民,一直想通过积分入户的方式,成功拿到深圳户口,但积分入户深圳的申请窗口自从去年初关闭后,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还是没有消息,因此他关心积分入户深圳的窗口是否重新开放。“在深圳,公办学校的学位比较紧张,相比之下,深户小孩上学比非深户更容易申请优质学位,所以我也想争取办好一个深户。”黄先生说,为了子女教育问题,他迫切想要办理深户,但如今深圳市人才引进积分审批业务暂停,给他带来一定困扰。
深圳市发改委近日答复市人大代表建议时称,深圳迁户门槛条件设置需与深圳综合承载能力及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相适应。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然要考虑公共资源服务的相适性。“十三五”以来,深圳在教育、医疗、住房等主要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伴随户籍人口的持续增长,也在让这座城市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配置开始感受到新的压力。大规模的中小学建设、医院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之中,但上述民生领域供需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为此,南都记者调查了教育、医疗、养老所面临的压力,及政府将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来提高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水平。
教育
新增学位数量和增速均居全国首位
“十三五”以来,深圳新改扩建198所公办中小学、新增近400所幼儿园,新增39万个学位,基本保障全国最大规模移民城市常住人口的入学需求。但每年涌入深圳的数十万新增人口和24万新生儿,使得深圳学位仍存在供需矛盾,教育质量均衡化发展亦是焦点。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瑞就提到,当前深圳土地资源紧缺,就学位建设问题来看,现有的学校超大班额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突破目前挑战,实现教育质量均衡化发展还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基础教育累计新增公办学位64.1万个,新增学位数量和增速均居全国首位。扩大学位供给是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重要保障。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位建设,把教育的问题解决好;把财政增收的部分全部用来办教育等民生事业,把全市最好的土地用来建学校。
深圳人大代表杨瑞表示,深圳作为全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线城市,其实这几年在教育上面有是有“欠账”的,但是从现在的“十四五”规划来看,教育的“欠账”是一定会补上的,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深圳民生项目大力度重视的一个重要信号。
医疗
累计投资1500亿元,资源配置大幅增加
医疗曾被称为深圳民生领域“短板”,但经过十年医改,通过政府持续投入,深圳医疗短板在补齐,大病不出深圳基本实现。不过对于深圳卫生健康事业来说,仍有问题需要解决。
展望“病有良医”奋斗目标,要实现深圳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总体医疗水平距离国内一流仍有差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仍有不少短板、漏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居民健康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层卫生健康资源配置依然不足,健康深圳建设新格局需要深化拓展,落实卫生健康先行示范和综合授权改革仍有不少体制机制障碍。
“十三五”期间,深圳政府持续加大卫生健康投入保障力度,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51倍。深圳规划117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新建项目重点向原特区外倾斜,83项布局在原特区外,完成33家医疗卫生机构新改扩建工程,新增三级医院23家、社康机构125家。
养老
深圳人口老龄化增长快密度高
将形成“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作为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也面临老龄化的压力,老年人数量并不少,截至2019年底,深圳全市有33.76万户籍老年人,还有大量来深居住的非户籍老年人。
为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面对“增长快、密度高、候鸟型、空巢化”等深圳特有的老年人口发展趋势,面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堵点”和“痛点”,深圳迫切需要加快应对老年化的布局,从制度建设、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好筹划,做到“有备而老”。
截至2020年6月底,深圳市共有养老床位张,能够有效满足深圳老年人养老床位的需求。对未来深圳居家社区养老规划,深圳市民政局表示,将以便捷化为方向,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统筹:南都记者张小玲
采写:南都记者蔡宇晴朱倩李榕何思敏张小玲
南都制图: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