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料哥
今天,一个重磅消息在深圳和汕尾人民的朋友圈刷屏了。
“深圳的一个新发展机遇就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即汕尾划了468.3平方公里给深圳规划和发展,目前我们正在规划专线高铁和高速公路直通这里,这个地方的居民也要全部转成深圳户籍。”
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在22日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论坛”上透露了这一重磅消息。
深汕特别合作区居民将全部转成深圳户籍!当这个消息迅速传开时,深汕特别合作区一名基层干部的回应是:很轰动。
2017年下半年以来,被称为深圳第“10+1”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交由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
深汕特别合作区宣传片↓↓↓
有料哥了解到,按照中央、省市精神和部署,深汕特别合作区打出了粤港澳大湾区门户区、深圳自主创新的拓展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这三个定位。
尽管官方宣传得高大上,但小伙伴们关注的肯定是现实而具体的问题,如深汕特别合作区究竟在哪里、有多大?除了把当地居民转为深圳户籍外,还有哪些影响?有料哥今天就给大家深度分析一下。
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哪里?
从深圳市中心出发,走沈海高速,或者惠深沿海高速转沈海高速,约120公里的路程,在白云仔收费站下高速,进入324国道数分钟就可抵达深汕特别合作区,全程约一个半小时。
从地图上看,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珠三角平原和潮汕平原之间,西、北部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连,南临红海湾,是粤东通往珠三角地区的桥头堡。辖区包括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1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2.5公里,区内常住人口为7.1万人。
这里距深圳市中心120公里,广州200公里,香港82海里,盐田港80公里;东距汕头200公里,汕尾港35公里。
2011年2月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
自2011年5月授牌成立以来,由于规划未明确、体制未理顺等原因,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一度停滞。
到了2017年,深圳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合作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接手主导工作。在深圳市统计局今年4月中旬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去年合作区的GDP首次纳入深圳GDP中。
2018年上半年,《关于深圳市组织实施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的工作方案》(后简称《工作方案》)已经正式印发,该工作方案中就已提到,将开展居民身份证、户口薄的更换工作。可见,昨天的这则重磅消息出炉其实酝酿已久。
《工作方案》还强调要将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深圳市一个重要的经济功能区,按“10+1”(深圳市10个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对于深汕特别合作区所有居民有望转成深圳户籍这一新动向,有研究人士认为,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实际管辖面积从1997平方公里变成了2465平方公里,刚好等于东莞的面积。而扩大了468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福田区大小的面积,深圳的实际管辖面积扩大了23.45%。这对于土地极度紧缺的深圳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当地居民转深户,有何影响?
据了解,此次透露的居民户口转成深圳户籍,正是《工作方案》规划到的内容。
对此,很多当地居民非常关注转为深户后能否享受深圳福利:比如,小孩能不能享受跟深户一样的政策就读深圳的优质高中和大学、社保会不会看齐深圳、深圳的各种惠民福利会不会延伸到这里……
尽管目前没有答案,但不少居民认为,转为深户后肯定会优于现在的。一位基层干部表示,立足于在当地解决医疗、教育等问题或是政府的重要思路,既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也提高深汕特别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
据悉,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在加速“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据了解,规划建设三甲医院、门诊部、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高中都已摆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成为今年深汕特别区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多次深圳的卫生、教育部门沟通合作,推进医院、学校项目的相关筹备和建设。
除了转深户外,深汕特别区还将有这些大变化:
一、当地4镇改设为街道。深汕特别合作区变成深圳第“10+1”区后,根据计划,根据规定,将核定鹅埠镇、小漠镇、鲘门镇、赤石镇(含圆墩林场)改设街道的编制职数,这四个镇改为街道,开展居民身份证、户口薄、车牌、社保卡等更换工作。据悉,目前镇改设街道的工作仍未正式落实,镇上还未重新挂牌。
二、当地原属汕尾公职人员划转深汕特别区管理。除了深汕特别合作区领导班子由深圳选任外,原先四镇的公职人员的人事安排是一项重要工作。据南都记者了解,根据计划,原有汕尾市(海丰县)选派及派驻人员、“四镇一场”及下设机构编制之内且同意划转合作区管理的人员,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未来将转由深汕特别区办理定岗任职。
据当地镇干部透露,今年初,当地各镇上有编制的公职人员基本都已签字同意划转深汕特别区管理,相关镇里的相关材料已经上报,但截至目前,公职人员划转管理一事仍未完成,当地的干部也在等待消息。
业内人士分析,深汕特别合作区通过引入深圳特区的创新精神、延伸和拓展深圳城市功能,创新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惠及了当地老百姓,是能得到当地群众大力支持的。
一方面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对标深圳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其成功经验和模式将逐步在汕尾复制推广,助推汕尾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住房等领域向深圳靠拢看齐,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另一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区承接了深圳部分城市功能,如大学园、医院、保障房等均完全采用深圳的平台、管理标准和产业扶持政策建设。目前深圳支持建设的三甲医院、人才公寓、高级专家公寓、鹅埠产业核心区公共配套设施等建设正加快推进,城市广场已建成使用,街心公园、开元小区等设施将为深汕两地居民重要的居住配套。
深圳的“飞地”将如何表现?
在官方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部署中,有一个关键词非常惹眼,那就是“飞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城市化实践首创者。
8月底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已经有点凉快。在管委会办公大楼一侧,名为“东进楼”的宿舍分外显眼。
这里不是深圳,但到处都有深圳的“影子”。作为深圳最大的“飞地”,“在这里工作,感觉像在深圳的某个工业园一样,到处都是熟悉的名字——公交车、公交站和路牌都跟深圳一样。”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的萧华说。
去年下半年,体制机制调整方案通过后,深汕特别合作区调整为深圳全面主导,正式改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而此前的分工是深圳市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汕尾市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
今年以来,深圳市医疗卫生、人居委、民政局、气象局多个深圳政府部门到深汕特别合作区调研。据悉,深汕特别合作区启用了0755的电话区号。从去年11月3日开始,深汕特别合作区官网陆续的3则发布官文中,深汕特别合作区均名改为“广东省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
去年10月29日,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深圳前三季度生产总值为.62亿元,括号注明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总部+深汕基地”“研发+生产”成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模式。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引进了华为、腾讯、华润等大数据产业项目,截至去年5月,来自深圳的项目占87.5%。
据了解,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市国资委形成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已引进深圳水务、深圳燃气加快合作区水、气、污水处理等配套建设。
去年9月,深圳巴士集团开通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公交2路、3路,目前深汕巴士已开通3条区内公交线路,可刷深圳通出行。该区域先后与深圳特建发、盐田港、水务集团、燃气集团、巴士集团、出版集团、天威视讯、深高速公司、建安集团等众多深企合作,越来越多的深圳公共服务元素正进入合作区,居民有望实现“深圳标准”的生活。
在将2018年确定为全区基层基础全面建设年的背景下,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加快基础配套和产业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与深圳政策贯通、交通互通、资金融通、人才畅通、民心相通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新城规划建设道路71条,已建成通车19条,已动工建设26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6条。
有料哥了解到,去年7月份动工的广汕铁路,其中原本规划的赤石站已经改名深汕站。广汕铁路建成后,将实现广州与深汕特别合作区间的一小时内互达,并将与已通车的厦深高铁和拟规划建设的深汕高铁组成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高铁体系。
除了目前已有的高速公路和高铁,还会有一条专线高铁和高速公路直通深汕特别合作区。要发展先修路,打通了交通命脉以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可期。
除了交通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其他与经济相关的项目也逐步落地。据有料哥了解,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落地产业项目67个,预计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超过600亿元,年税收约40亿元。
这个被外界定义为“东深圳”的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1.深汕合作区居民将全部转成深圳户籍,你怎么看?1.希望居民可以享有深圳福利2.能为深圳发展助一臂之力提交
【策划】洋晓
【撰文】陶清清
【校对】吴荆子
【作者】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南方号~深度~粤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