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传来重量级新闻,一向很严的上海落户,对外地应届研究生开了一个大口子。
南京作为高校云集的重镇,很多学子们如同中彩,看到了自己行走于大上海的美好画面。这对南京而言,想留人才更困难了。要论户籍的含金量,上海比南京好了不知道多少,南京户口相比没太高价值。即使给予相当金额的补助,以及方方面面的优惠,在上海户口面前仍然无济于事,相差甚远。
长期以来,南京在长三角的经济地位不高,与苏杭存在很大差距,一不小心还会被宁波、无锡超过,可谓如履薄冰。不为长三角核心区的江浙沪边缘化,是南京长期存在的担忧所在,一旦边缘化,将失去与苏杭比较的资本,也将进一步降低在江苏的存在感。
这份存在感十分重要,如今发达的快捷交通时代,南京只是长三角众多城市的目的地之一,和江苏名义上的最大枢纽,真实的交通中心度并不高。南京与上海、苏州、杭州、无锡相比,没有交通优势,结合经济区位的劣势,更会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就是容易边缘化。
位于长三角近沪区域的苏锡常通泰与杭嘉湖绍甬,在增速上都明显超过了远沪城市,形象地提示了边缘化的含义和风险。
现在,则是连人才也越来越难留下了。上海的试点无可厚非,南京的院校大多很高档,留在南京并一直工作生活下去的,本来就不是很多,与十多年前相比,看上去比例是少了。每个城市都很求贤若渴,各显本事靠实力招贤纳才,合情合理、无可非议。
小编认为,南京需更加重视在传统长三角的边缘化问题,江浙沪是南京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以前长三角的重点城市南京,现在实际上往往被看成了,中部地区色彩浓厚苏皖中心城市“徽京”,舆论圈层下降过多。在这个时代,无论说什么定位多高,多少称号,身份多么重叠,大家都是根据数据赋予真实评价。长三角高手如云,圈层必然很高,无可替代。
小编的观点一向鲜明:南京需要坚决、重新、全面、深度融入以上海苏南为主的长三角核心区,大力向东发展产业和城市,努力提升区域内的产业协作水平,这样就能获得更多产业资源,跟上苏杭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