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研究生就业四大特点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对近4年中本校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测评。那么,近年来研究生就业有何特点呢?
(1)总体情况好,就业质量高
由于这几年来各项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大(如机构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住房改革、医疗改革等),社会上(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对于高层次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使具有高学历的研究生在选择时有了更多的回旋空间。所以,尽管目前本科生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但是,研究生的就业选择却越来越多。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的供求基本为1:2,而研究生基本保持在1:5。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批大、中城市,今年所出台的各项政策都表现出了对研究生的倾斜,基于这样一个前提,研究生就业的主观心态及就业渠道都要优于本科生。调查显示,中国人民大学37%的研究生对就业形势政策比较了解。从就业渠道上,研究生比本科阶段增加了导师推荐和以往同学、校友关系两种信息来源形式。很多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与研究领域相关的部门建立了良好信誉,导师参与研究生就业、为学生推荐单位的不乏其人,更有毕业生通过以往同学、校友的关系,在实习过程中就已早早地明确了就业意向。由于这些因素影响,研究生就业的总体形势比较好,就业的质量也比较令人满意。
(2)党政机关流量减少,科研院校基数加大
调查表明,近4年来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党政机关的比例基本在逐渐下降,分别是1996年(34.3%)、1997年(41.7%)、1998年(16.5%)、1999年(13.7%);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人数比例基本持平,基数较大。党政机关流量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政府机构改革,很多单位都在减少人员,压缩编制,对进人的需求在逐渐减少。研究生到科研院校的人数加大,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科研行业在住房、待遇上的政策不断落实、提高,对研究生们有一定的诱惑;另一方面,就业指导部门长期坚持的导向作用和导师对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心态、就业方向的引导作用;此外,还有很多“冷”门长线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时,多数学生选择了升学,进而到高校、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3)京沪广深真热闹,老少边穷挺冷清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绝大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带地区,且流向单一。研究生培养方式的不同、年龄跨度的差异、婚姻家庭背景的差别的决定了这种特点。如果说,直接由应届本科生考取的硕士毕业生就业范围还比较宽的话,非应届毕业生(据统计1998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总人数中,往届毕业生占到56%)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中,渴望解决本人及配偶北京户口的思想是影响地区流向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西部大开发的热浪迭起,校方也积极对毕业生去西部就业作出积极的引导。以人大为例,校方以在西部(甘肃酒泉)做出了相当成绩的法学院95届优秀硕士毕业研究生为典型,为西部大开发向毕业生作了较大力度的宣传,但是西部地区,特别老少边穷地区对于研究生们来说吸引力依然不大,想去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不到1%,而已与西部地区的用人单位签约的毕业生依然是极少数,最多的年份也不超过4%。
(4)留学比例逐年增,出国愿望日益强
近4年来,研究生出国留学的比例分别是:1996年(2.8%)、1997年(4.7%)、1998年(3.8%)、1999年(4.9%),基本上是呈逐年上扬的态势,这说明研究生出国深造发展的愿望在增强。由于研究生经历过一次以上的就业过程,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主观心态比较稳定,承担风险的思想准备也比本科生强。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希望到国外把握、学习最新学术动态的心理,以及社会上通行的“洋博士”优于“土博士”的“镀金”心理,这些因素使很多研究生入学的第一件事就开始着手准备出国考试。加上人大研究生上网条件便利,通过因特网联系国外学校十分方便,因此,从出国学生的构成上看,研究生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本科生。
2、关于研究生就业若干问题的建议
在我看来,有必要解释一个误区,以便打通我们的莘莘学子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我曾先后在陕西的几所大学给MBA做了20多场培训,在交大做过陕西电视台的公共课,我一直提出一个问题——MBA不是等于职业经理人,不意味着你必然成功,而且MBA让你在你抓住一个安全绳的同时,进入一个更大的误区,让自己高不成低不就。MBA培训是把五年前别人最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成了一种管理理论,来传播给所有有志于作经营管理的人。但是,我已经讲过了,在不同的场景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情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那么,怎么可能把模仿别人的东西拿来变成自己的成功呢?
某大学MBA班2001年毕业班就业情况,最初有60%的在职学生,到毕业就业时却只有40%的学生寻找到了就业意向。另外,我们从某知名企业集团把下属公司承包给MBA学生去经营的情况来看,不到两年就换了五任MBA总经理,有的是自己走的,有的是被赶走的,这说明什么?说明MBA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存在着很多问题,相互之间不能理解、沟通。
我们高级人才事务所,现库存三千六百多名研究生,有已经毕业四年的毕业生,还有一些过去曾担任过MBA联合会的副主席、班长、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但是,有些研究生现在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交大某届有一个非常优秀的MBA的班长,他还在全国作过一个演讲,在找过四个单位以后,现在宣布遁入佛门,他觉得只有佛门是净地,并需要在这个净地来蔑视这个社会。
那么被淘汰的是谁呢?这个社会不会因你的离去而改变,恰恰是你自己因为离开了社会而变得没有任何价值。所以说,面对辛辛苦苦学习了十几年的大家,我感到一种非常沉重的责任和压力——如何让每一个人走向成功?我对大家的希望是,不要是现在我看到的这种状态:听起来是激动,说起来是感动,干起来就是不动;都好像在讨论的时候,情绪激动,眼睛冒光,但是,一五一十、实实在在地从基本做起的时候,眼睛却都散光了。
我们库存的MBA毕业生求职失败状况分析如下:
(1)库存MBA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是他的个性张扬和企业需求不能链接(不排除个别人心理素质不健康造成的结果);
(2)企业的假、大、空,只需要花瓶摆设;
(3)项目性、一次性、掠夺性用人心态;
(4)不规范、无序的、茫然的组合。
所以,我们应该摆正心态,找准职业生涯的定位。那么,对于MBA学生来说,如何根据以前的专业背景和工作背景进行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什么呢?职业规划的第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一定要热爱你所选择的职业、事业,如果你不热爱它,一切都是无从谈起的;第二,你的知识结构是否能够抬起它;第三,你能力发挥的过程是否能够掌控它;第四,你要有不时的业绩使你激动,使你亢奋,使你精神上得到一种鼓励;第五,更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有社会资源、人脉关系来维护它;第六,也很重要的,就是你所做的这个事情是不是完全用一种认真、执着的态度去沉浸进去,把它不折不扣的当作一种计划的执行过程。如果不能把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变成清晰的、标准的、规范的、可执行的东西,那么,你的追求就不会有什么结果。你看不到,还想表现出来,实际上,这种表现是任何人都不理解、接受不了的表现,但是,你还自鸣得意觉得表现很好。
职业生涯的定位,对每一个人来讲,在一生中,它有三次机会。第一次是完全被动的、在被别人指点下去选择,这是就业之前,学校毕业的时候;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要么是最大的挫折、要么是最大的成绩、要么是偶然的机会,它造就了你向另外一个似乎让你感觉到很有前途的目标迈进的过程;到了第三次就不一样,一般到了30—35岁,能非常理性、非常清晰地考虑问题,而且吃够苦头,当你回头两眼直发愣的时候,你突然感觉到,我选择这个目标再也不敢动了。三次职业生涯定位的过程,实质上,让你付出惨痛代价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问题、一次次的不明白怎么回事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位置的过程。
年轻人最容易的是心血来潮、忘乎所以,也容易悲观失望、垂头丧气,说起来是语言的巨人,做起来是行动的矮子。而且,有很多人把虚无飘渺的东西拿出来大家共享,也就是陕西人讲的“谝”,谝得是云里雾里,什么都谝。我对这一点特别想告诫大家的是,谝是最不负责任的,但谝的结果恰恰最容易使人走入误区。
我们有的农村人,吃饭时,端着一大碗面,一堆人扎堆,有时能谝出个村委会决议来。但是,我们几个人谝,弄个Party往往是泻私愤议论人,议论谁谁怎么样,谁对我不公,哪个老师怎么样,哪件事怎么样,哪次机会对谁怎么样,但谝完之后照旧是积极的东西少。
这次,我到了几个国家去,他们的学生十五、六岁就已经开始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人去生活,父母对他们是一种契约型、托管式的管理。而我们现在很多同学,一回家在父母眼里永远是孩子,自己也自我标榜就是孩子。这是我们孔老夫子传承给我们的东西,好像父母之爱是最伟大的,是最真诚的,是没有任何虚假的,因而是可以毫无顾忌地去依赖的。
我曾经给别人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特别的宠爱,宠爱到什么程度呢?父亲从小就一直抱着孩子,喂他吃饭,到十几岁还继续喂,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经济能力,但有一天,父亲病了,母亲要陪着去看病,孩子怎么办呢?最后,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弄了一串饼套在孩子的脖子上,前面搁着水,渴了低低头就能喝,饿了低低头也能吃。可是他们的孩子,到最后连底头的能力都没有了,只想等着父母来喂吃的给他。人的惰性可怕之极。
要根据你的专业背景和工作背景去做职业规划。我在长安大学做培训的时候,曾经给他们说过一个观点,大家可以参考。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有三种:第一种人凭胆识、决策力和捕捉意识,这个群体的人平均文化水平还达不到初中;第二种人是文盲+流氓+法盲,他们无所顾忌,但是,给自己造就了很多机会;第三种人呢,靠学识和智慧获胜。前不久,我和荣海先生一起座谈,海星最近被评为全国50家最具竞争力企业之一,很多人都说他是儒商,但他的企业发展和他的苦衷我是十分清楚的,今年,能达到60亿的营业收入,但实质上,他最优势的地方是他的前瞻性,他的高瞻远瞩的判断力,也就是他良好知识背景造就了他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寻找你的职业生涯定位的时候,结合你原来所做的专业和所从事的职业背景,应该从以下四点进行解剖、整合、疏理,思考你的职业规划: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别人需要你干什么,你能干成什么。换而言之,就是说你现在在哪,你要到哪去,你怎么到哪去。当进行这种梳理的时候,一定是要把自己最大优势和劣势放在一起,然后权衡一下,优势和劣势的比例,是三七开,二八开,还是五五开?当你找不到感觉的时候,我建议你尽早放弃这个专业。就是说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并拥有能够管控和把握的东西。当然,我这些仅仅是作为建议给大家。
我还要讲得的一点是历炼。任何人的素质、任何人的能力、任何人的水平、任何人的成功,没有历炼是变不出来的。那么,对你的专业、背景、职业规划还拿不准的,请按我刚才说的几点,进行一个整合梳理,然后来定位。当定位了以后,这个实施的过程往往也出现两大难题,一个是本身的难题,本身的难题是什么呢?是你没有做过,要么靠摸索,要么靠模仿,摸索模仿都要付出代价的;第二个难题是外界给的机会。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到我们陕西的人,来自沿海的尤其是福建人做了很多事情。现在,在某个行业已经有相当的控制力,比如说商业。但是,我认识一个小老板,到目前已经拥有八千万的资产,而他来我们陕西时只带了一百多块钱。但是这个人就为了做五金套件,在八二年的时候,直接找我们原来的物资局局长,说什么呢,他说:“我只希望每天允许我见你一面,然后,让我给你打扫卫生,我什么都不要。”这个局长认为他是神经病,让人把他撵走,当撵走的时候,他还是站在门口。第二天早上,局长上班刚下车,看见他还站在那儿,他说,“我站了一夜了,我就问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你不同意我给你打扫卫生?我又不要你发工资。”局长说,“你是不是有毛病,我这儿有正常打扫卫生的。”他说,“不,我就是想见你一面,我就能学到很多东西,我觉得你是非常值得我尊重的叔叔,我就要跟着你学习。”局长说,“算了,就让你扫地吧,给你每天中午提供一顿饭。”当他扫了一个月地的时候,他任何要求都没有提出来,这时候呢,谁也不知道他变化到可以擦局长的桌子,就在他擦桌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单子,是一个五金公司要配套的五金和涂料,两万元的单子。第二天,他马上就跟局长请了几天假,然后另找一家五金公司给他说,“你要是愿意做这个单子,我给你把这个做下来,而且我还不要你钱,我只要求以后给你代理业务,代理的时候,你给我提取应该的佣金。这个单子我一分钱不要你的,我把你的事给做了。”这家企业说,“行吧。”他又跑到那家要的厂家说,“我这次以最低价给你们,但我什么也不要你们的,只希望以后再需要的时候找我。”就这么一种简单的沟通链接,这个孩子变成了一个现在拥有八千多万的老板。他在高压管件被垄断控制的情况下,把我们渭河电场等几个电场的配件完全垄断了。这个人写的字,除了写自己的名字请了几个师傅教,画的还很像算外,再写的字像狗爬一样,但就他这种文化程度的人,现在做成了拥有80多个员工的公司。当然,我绝对不是在宣传读书无用论,我希望把你们所学的理论用在行动中,说得漂亮,做得也要漂亮。你在职业定位选择、规划时,要能把最复杂最茫然的东西变成最简单最清晰的,大家注意这一点——是把最复杂最茫然的东西变成最简单最清晰的东西——这里面它需要一种热情、勇气和智慧,要有谈恋爱的时候你一见钟情时迸发出的那种力量,当你把这种力量用在自己职业生涯中时,它的将表现得也是那么亢奋、那么有力、那么有效、那么奋不顾身。
那么,又是如何知道自己在某行业是不是有发展前途呢?
有一种测算办法:假设你三年分别在不同的地方,把这三年的情况都写出来,把你的知识、能力、业绩、素质、情感等内容通过想象描绘出来,当有三个都是重叠的话,那说明它把你的爱好、你的习惯、你的意识东西都凝聚在一起,这就是你最好的选择。这种前途它不是你所说的前途,它是别人的需求和别人的需求之间的链接。比如说现在的MBA,我已说过——MBA不等于职业经理人,但是,如果你把MBA的理论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把它们整合梳理之后,把它最优秀的部分拿到具体事物中去,去进行一种融合、切入、打磨,那么,你的优势就能得以非常充分的发挥。
在实现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非常大的障碍,怎样改善原规划?
毛泽东说过,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今天,我告诉你们,鸡毛真的能上天,但是,鸡毛上天有多种外在因素,当你破坏了这种因素、破坏了整个环境条件,鸡毛没有了这种相当的空气、风力条件,没有一种外加的力量,而是附着在一个死或活的鸡身上的时候,它永远不会动。但是,给它加外力的时候就能上天了。所以你们要学会借力、借势。大家遇到障碍的时候怎么办的呢?其实,有人指导、支持的话,我们也许会更快地体会到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感觉。需要的内在条件是你的愿望、你的能力和勇气。当你没有勇气去逾越障碍,去克服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困难时,困难就成为你永远无法跨越的悬崖,在他之前你只能耗费着你的生命,给自己塑造一个越来越被看不起的形象。
大家经常说,“读书莫畏难,登山不怕险。”但实际上,我们学海行舟和在山地崎岖的道上行走是一样的道理。你要明确你能拿出什么。我建议大家拿出你的勇气和你的智慧,结合你所学的理论,结合你现在面临的很多机会,去把它们变成一个快乐的磨难、历炼、智慧和能力的释放,你就能从中找到自我的感觉。
在中国社会里,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着权利、机会、面子、感情来寻找自己的一个通路。前一段时间,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了,我们省公务员报名,在偌大的一个体育场里排成了五路纵队,排到了将近一千米以上。本来,只有一千多个岗位,但是,报名的人数超过了一万六千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人们需要寻找着自己觉得安全,觉得稳定,觉得保险,觉得收益多一点、付出少一点、一劳永逸的未来之路。这种本能的期望,实际上恰恰让很多人丧失了自己的机会。我把公务员、国有企业比作是温柔的陷阱,它让你慢慢走着、感觉着,不吃苦,也找不到自我的感觉。我曾经和一个企业家在交流过程中,说了这样一个观点:你现在有两个多亿资产,但是,如果你把它放在银行里,它是社会的,而不是你的;如果你把它一直不用,它是没有效益、没有任何作用力的一堆废纸;然而,如果你把它放到市场上流动起来,他就成了你价值的体现。我们也需要把自己放到社会中、市场上去体现和创造自己的价值。
另外再说一点,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因素对职业选择有多大程度的影响?不同的性格类型应选择何种相应的职业?我举个例子,我们曾经有一个人在国有企业里做财务处副处长,一个月一千三百元钱,在他事业非常得意的时候,一股市场风,促成了我和他的认识。我向展示了两种选择,让他从中权衡,“一个是用一年的时间做十年的事情,然后剩下都是你的盈利;或者反过来,你用十年的时间做不完一年的事情。”他最后选择了去做民营企业,工作过程中发生了问题,他觉得民营企业怎么会这么糟糕,人员素质怎么会这么低呢?而且,所有的人都排斥他。到了两个月的时候,整个人精神都快崩溃了,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我和老板一起对他说,“你如果能把他们都转变了,你想怎么办都行。你后面跟一群战斗力不怎么样的乌合之众,但你想想看,就算把他们都炒了,重新招人,又能怎样呢?也许还是一样,改变不了任何东西。或者你走,但以后你在哪儿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如果你想法办提高自己、改变他们,结果又是什么样呢?你现在往前走还有点路,可往后走就是悬崖了!”当然,我们也连唬带吓地把他又推上了总经理的位子。他也硬着头皮说,“以后还在这儿干吧!”而后,他想出一个什么法子来呢?他说,“我想法和这些人一块喝酒,跟他们一块谝,然后一起下班,我看他们谁有困难,我就尽量帮帮他们。”就这样,他改变了自己的内在气质,这个原来已经固化的、内敛甚至有些自负的人,变成了一个非常愿意在意别人感觉的人。这时候他公司的业绩也开始发生变化了,他用1年的时间把这个企业从六千万达到了一亿五千万元,老板给他赠送了一套40万的房子,又给了他一台30万的车。这时候,他感觉他1年完成了20年的任务,就在那一瞬间,他的习惯性气场有了较大的改变,形成了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磁场,在这个磁场的吸引和感召下,有些废铜烂铁就组合成了最优势的东西,产生了他所需要的能量,来完成了他要完成的事情。
像这样的情况我想给大家说明的是:每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人与人之间没有多大的差别,“上智”和“下愚”都是极少数,孔夫子说“唯上智下愚不移”,其他人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的,关键你自己的愿望态度,就在于你怎么走路和怎么做事。
当然,研究生就业不是单方面的问题,我们同样需要理性约束下的社会诚信。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正在快速与国际全球化接轨,市场游戏规则、合理竞争机制正在日见完善;科学的、规范的、实事求是的城信守则,已经成为企业家、经理人和社会共同的需求和呼声。
我们共同探讨的这个课题,我认为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前瞻性课题;我希望每一位有志之士能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共同分享我们今天的这种探讨;我希望每一位正在走向成功道路的人,都能像美国一位知名作家拿破仑·希尔,在他的一本著作中提到,“作好万全准备,即可看见特别的事物,人人都能成功”。我也期望在我们的读者中能够出现中国的杰克·韦尔奇,祝福大家生活好、学习好、身体好,祝大家都能实现自己设定的职业生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