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补贴、编制落户……淄博高新区“人才生态七条”出炉背后的筹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赵原雪张文珂通讯员徐磊构建生态,才能迎来万物生长。从淄博高新区近五年来三次综合性人才的连发政策,再到全省率先发布的“青年人才十条措施”的第一速度,强有力的引才力正在高新区形成集聚效应,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优质青年来淄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安居补贴、编制落户……淄博高新区“人才生态七条”出炉背后的筹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赵原雪张文珂通讯员徐磊

  

构建生态,才能迎来万物生长。

  

从淄博高新区近五年来三次综合性人才的连发政策,再到全省率先发布的“青年人才十条措施”的第一速度,强有力的引才力正在高新区形成集聚效应,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优质青年来淄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激烈的人才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这股引才力势必将不断加强。

  

6月24日,淄博高新区召开的“人才生态七条”政策发布会上,这个说法得到了验证。

  

官方首次以“构建生态”的面貌,再一次面向人才发出邀请。

  

  

恰如一片土地的繁盛不在于物种的容量,而在于他们能够在和谐稳定的生态中共同生长,四面八方的人才在淄发展,正是从不同中寻找一致的方向。

  

当下,构建一个包含全链条的人才生态圈至关重要,也与淄博高新区未来培育人才的发展路径不谋而合。

  

“淄博高新区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以平台思维、生态思维促进人才资源向创新动能转化,围绕政策、载体、服务等方面,着力构建全链条创新发展生态系统。“淄博高新区工委副书记吕红星在会议中表示。

  

此前,淄博高新区发布系列人才措施,为全区累计引进国家级人才43人、山东泰山系列人才59人、淄博英才计划44人,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每年引进青年人才6000人以上。

  

而相对于此前政策的无差别、全类别式的大规模人才吸纳,此次的“人才生态七条”在其红利之上进行了完善与细化,致力于培育适合“高新区本区”人才长期发展的生态环境。

  

据悉,这次发布的高新区“人才生态七条”,是在全面落实“淄博人才金政37条”基础上,聚焦产才融合、人才引进、本土人才发展、人才服务四个方面,提出了更加符合企业和人才需求的创新政策,进一步完善了高新区人才政策体系,为构建全方位人才生态系统奠定了良好基础。

  

就聚力推动产才精准融合而言,淄博高新区坚持为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创新“定制化”政策模式,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人才发展空间:

  

第1条措施:鼓励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对引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重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能力,有助于推动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以财政扶持、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最高5000万元综合资助。

  

第2条措施:“共建新型研究生培养基地”,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和新经济产业,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新型研究生培养基地,为企业定向培养高端产业人才。对与高新区共建新型研究生培养基地的高校,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补贴。对经基地培养且毕业后留区工作5年以上的研究生,给予全额学费补贴和集左边中培右边养期间每月2000元生活补贴;工作不满5年的,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学费及生活补贴。鼓励企业推荐职工参加新型研究生培养,按照每人1万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

  

创造人才生态的无限可能,需要是保护丛林自由生长的护林员,而非揠苗助长的“门外汉”。

  

此次发布的政策,更加了突出市场化引才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模式,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

  

第3条措施:“做优做实柔性引才”,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对企业柔性引进的重要科研项目或产业化项目技术负责人,每年按照在高新区实际取得劳动报酬的30%给予生活补贴,每人每年累计补贴总额最高20万元。

  

第5条措施:“鼓励企业市场化招才引智”,转变引才方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在高新区注册设立地区总部的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最高100万元经费扶持。鼓励企业通过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引才工作,按照企业实际支付服务费的10%—20%,给予企业引才经费补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助10万元。

  

本土人才对支持地方发展具有“天然优势”,系统完善本土人才培育机制,才能实现本土人才使用的效益最大化。7项政策中的第四条措施,命中的则是本土人才培育发展:

  

第4条措施“用好用活本土优秀人才”,首次设立区级人才工程,每年评选一批中青年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授予“火炬英才”称号,在四年管理期内,给予每人每年最高10万元人才津贴。每年评选一批高技能优秀人才,授予“火炬工匠”称号,给予每人5万元一次性奖励。

  

此外,优化全周期服务保障,也是高新区“人才生态七条”的关键之一。

  

吕红星认为;聚焦人才所需的高品质城市生活,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专心发展、用心工作、舒心生活,政策称:

  

第6条措施:实施“实施多元化人才安居工程”,从三个层面出台安居人才政策。一是对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产业创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二是建设高层次人才居住区,对全职引进和自主培养的市级以上人才,给予50—300万元购房补贴。三是高标准规划建设2万套商品房性质的青年人才公寓,根据企业纳税、人才等情况,以土地、建设等成本,定向配置人才公寓,5年后可上市交易。

  

第7条措施:“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生态”,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双落户”制度,按照“编制在政府、服务在企业”的方式解决企业引才留才难的问题。设立高新区人才俱乐部,向紧缺人才发放“高新优才卡”,重点为企业引进的紧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等定制服务,全面提升人才获得感。

  

“良好的生态是人才创新发展的基础。高新区将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成就梦想营造优质环境。”

  

举报/反馈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经本站整理和编辑,仅供交流、学习和参考,不做商用,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不拥有所有权。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站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