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提起有谁出国深造学习了,或者有门路出国“镀金”,常常会收到很多羡慕的目光。在人们的观念中,能够出国、蘸上“洋墨水”的人,大多是都有本事的,一去一回,身价必定有所增长,能够得到更高的待遇。
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一批批海外留学学子,个个都是“香饽饽”,被各个行业领域争相追捧,是就业市场上的黄金资源,当时的电影台词都说:“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可以说,海归就是那个时代人才的标准模子,在当时他们就已经拿到了能享受到高于平均水平很多的薪资福利,就连自己创业也更容易拿到投资和资源。
现如今,海归在国内的境遇却有些困难。在一档求职节目中,一位澳洲留学归来的硕士生想通过平台找一份工作,当介绍自身情况时,很坦然地陈述:虽然自己有海外留学硕士学历,但是连实习经历都没有,工作履历一片空白;最后问到薪资要求时,她的回答是7000元,这相对于她留学时的百万花销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另外,还有一些海归就业难,就业条件差的新闻被相继报道,“海归”光环似乎越来越暗淡。
究其原因,是企业对于人才的认定标准回归了理智,以能力为基础,而不再去关注所谓的头衔、标签。
随着留学回国人员的逐年增加,“海归”这两个词也不再等同于人才。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出国留学回国就业的人数达到了360.14万人,根据我国教育部2018年统计的数据显示,仅当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已经达到66万有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费留学。
经济条件的快速增长让更多的家庭有能力送孩子去国外接受西式教育,很多孩子被送到国外只是镀镀金,有个名头,以便在国内更好的发展,其中还有很多就是就读于国外的野鸡大学,这使得海归群体的整体质量变得良莠不齐,企业在选择海归学子时也就更加慎重和冷静。海归不再稀少,含金量也无法被保证,自然不会被市场所追捧,在职位竞争面前,依然是能力最重要。
另外,接受西式创造性启发性教育的海外留学学子,普遍需要重新适应本土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过程,并不一定能立即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而在企业和经济还处在一个快速更迭的发展情况下,企业更想要的是随到随用的员工,不希望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培养员工,国内的学子接受的“专业专门”性更容易满足他们的需要。
然而,留学海归到底还有没有价值,答案还是有的。有相当一部分学子留学海外也能取得真经,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优秀的,不是他们的头衔和身份,而是通过留学开阔的视野,掌握的学识,站在全球化角度下看世界的方式。在这一代年轻人的眼中,时区恍如郊区,地球不过村落,世界的距离被不断缩小。
留学应该是种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是为了开阔视野,充实内心,感受异国文化和思想;在不一样的教育环境,改变自己看世界的方式,而不是用来镀金,就为自己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