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明确提出,将之前“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的政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即该4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房价上涨的逻辑有很多,不同区域的涨价逻辑往往差别极大。
但从城市角度考虑,产业布局和新增人口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要素。
上海的产业自不用说,历来都是国家重点项目聚集区域。
哪里有产业资金投入,哪里就有赚钱机会,哪里就缺人才。
这样来看,吸引人才,并无不妥。
更何况,全国的新一线城市都在抢人。
从城市新增人口来说,上海的新增人口太少了。
2019年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排行,跟往年差不多,前十名大都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如杭州、深圳、广州、宁波等。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连续两年全国常住人口增量第一,却被杭州夺走了。
虽然总体人口增量有所下滑,但深圳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才落户到深圳,深圳的人才吸引力还是足够大的。
西部三大城,成都、重庆、西安分别排名第6、第8、第10,展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而上海,在对外来人口的刻意打压下,由前些年的每年二三十万人到仅仅四万多人。
人口流入较大的城市,房价无一例外的暴涨。
不管是前些年的上海,还是近些年的深圳和杭州。以及西部城市西安。
人口净流入带来的购房需求是巨大了。
毕竟,购房主要不看有钱没钱,看得是有没有资格。
有资格的人,能上车就是上百万到手。
同时,《新规》规定:
同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参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执行。
这些政策综合在一起,每年新流入的高学历人才已经超过十万+了。
这些人有购房能力么?
不用担心,首先,上海本地高校毕业生中上海本地人口占较大比例,江浙比例也较高。另外海外留学人才的家底也十分丰厚。
每年通过十多万高知识,高财力的人口流入。挤压十万屌丝出上海。
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产业升级的需要。
更是稳定的基石,购房接盘的香饽饽。
上海8月均价为元/㎡同比上涨9.21%↑,环比上涨2.57%↑。
而普通人并不是没有机会留在上海。
《评分办法》中提到:
评分办法由毕业生要素和用人单位要素两部分组成,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每年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及市政府相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2020年落户标准分为72分。
在《办法》中,除了学习成绩、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基本知识可获相应评分外,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学校级荣誉称号也可分别评分,其中国家级荣誉称号可评10分。最高学历就读期间获得全国性比赛奖项的分别评分,一等奖也可评10分。
如果留在上海买房,在6~7年的地产大周期内,可以获得等同于房价的资产增值回报。
如果实力不济,先留在上海发展,则可以在之后申请保障房。
保障房的准入标准如下:
(一)家庭成员在本市实际居住,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连续满3年,且在提出申请所在地的城镇常住户口连续满2年。
(二)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含15平方米)。
(三)3人及以上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7.2万元(含7.2万元)、人均财产低于18万元(含18万元);2人及以下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产标准按前述标准上浮20%,即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8.64万元(含8.64万元)、人均财产低于21.6万元(含21.6万元)。
保障房的供应标准:
对申请购买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的,按照下列标准供应:
(一)单身申请人士,购买一套一居室。
(二)2人或者3人申请家庭,购买一套二居室。
(三)4人及以上申请家庭,购买一套三居室。
(四)申请家庭人员较多、申请家庭人员代际结构较复杂或者经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同意,申请家庭将原有住房交政府指定机构收购的,区(县)政府可以酌情放宽住房供应标准,但须报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备案。
一千多年前,有位前辈对白居易说道:
而今,留在一线城市不单米贵、面贵、房租贵。反正啥都很贵。
但国家是把大部分资源、金钱、产业、投在了一线城市。
也有更公平的制度环境和公共资源(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
是飞蛾扑火还是退而守拙。
既看个人努力,也需天命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