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字深度解读!个人养老金来了,公募基金历史性机遇!广发、南方、嘉实等8家基金发声

来源:中国基金报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方丽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给出第三支柱明确的实施细则,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发展即将驶入快车道,这对于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文件发布后,公募基金行业振奋,超过30家公募第一时间解读和响应政策号召。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公募养老FOF“大...

2万字深度解读!个人养老金来了,公募基金历史性机遇!广发、南方、嘉实等8家基金发声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方丽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给出第三支柱明确的实施细则,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发展即将驶入快车道,这对于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文件发布后,公募基金行业振奋,超过30家公募第一时间解读和响应政策号召。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公募养老FOF“大厂”和行业资深人士,如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民生加银基金副总经理于善辉,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杨喆,南方基金FOF投资部负责人李文良,东方红资产管理基金组合投资部总经理邓炯鹏,嘉实领航资产配置FOF基金经理张静,交银施罗德基金量化投资副总监兼多元资产管理副总监蔡铮,中融基金基金经理赵楠,共同解读个人养老金从蓝图走向实施的重大意义,对老百姓个人养老的作用,以及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将要承担的历史性使命。

  以下是参与嘉宾金句:

  中欧基金窦玉明:个人养老投资关乎到广大参加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东方红资产管理邓炯鹏:《意见》发布预示着,“个人养老金”时代即将开启,对于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民生加银基金于善辉:此次《意见》发布后,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发展有望驶入快车道。

  嘉实基金张静: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有力推动了我国养老三大支柱体系的持续完善,尤其是进一步提升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体系的建设水平。

  南方基金李文良:公募基金一直以来注重且擅长于权益资产投资,而且在标准化资产投资上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信用风控能力较强,因此,长期增值能力可能更优。

  广发基金杨喆:基金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资产配置和基金投资能力,帮助投资者追求长期稳健的养老金投资收益。

  交银施罗德基金蔡铮:公募基金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产品种类丰富、权益投资能力突出,中长期业绩相对稳定的特点,与个人养老金自主选择,着眼长期的理念一致。

  中融基金赵楠:预计公募基金公司在参与个人养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

  引导居民形成积极养老储备意识

  个人养老金业务有望驶入快车道

  中国基金报记者:能否谈谈您对此次《意见》发布的认识?发展个人养老金的背后有哪些重大意义?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渐从蓝图走向实施,您认为会对个人、金融机构,乃至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窦玉明:《意见》的出台对个人、金融机构乃至资本市场都影响深远。对于个人来说,国家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建立养老金账户,是希望大家逐渐形成积极养老储备的意识,通过在个人养老金账户里选择合适的养老投资产品并长期持续的投入资金,到了退休时能拥有一笔长期积累下来的养老资产,最终实现美好退休生活的良好愿望。

  在养老投资产品上,不论是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还是公募基金,未来都将是《意见》中所描述的“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

  因此,个人养老投资也就是常说的第三支柱,未来将与国家出资保障基本温饱的第一支柱,以及依托雇主提供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形成互补关系,这也确实关乎到广大参加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未来能为个人养老金投资提供合格的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是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的有益实践,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业务发展机会。在这个生态圈的银行、保险公司、公募基金、投顾、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媒体等都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共同服务于个人养老金投资的方方面面。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个人养老金投资因其功能定位和产品特性,为资本市场增加了一个长期资金的来源,这对于稳定资本市场,减少波动性很有好处。

  于善辉:我国老龄化进程已步入加速发展阶段,老年赡养比也逐年攀升,仅依靠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难以支撑高质量的养老,而第三支柱是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建设的极具发展潜力的部分。此次《意见》发布后,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发展有望驶入快车道。

  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将为个人、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对个人而言,可以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居民形成个人自主养老意识,使整个社会、普通老百姓都意识到养老投资的重要性,尽早进行养老规划,通过积累赚时间的钱,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对金融机构来说,可以根据养老需求设计一些对应的产品,并利用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优势吸引到更多资金,重塑行业格局,实现跨越式发展。个人养老金的发展也有望为资本市场培育更多长期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持续的净流入资金,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邓炯鹏: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这预示着,“个人养老金”时代即将开启,对于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出炉,意味着参与第三支柱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助于丰富产品形态,从而增加公众的选择,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市场运行效率。

  个人养老金作为对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业)年金的重要补充,旨在提高老年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推进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对从事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这无疑是拓展业务的机遇。但我们更要看到,个人养老金事关千家万户的养老钱,投资者原则上需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方可领取,机构的“受托责任”比流动性高的普通金融产品要更重,要用更强的责任心和管理技能去管理好个人养老金业务。

  此外,个人养老金制度将进一步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为基金行业带来更多长期稳定资金,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杨喆:个人养老金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不同的是,它由个人自愿参加、同时采用市场化运营,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从国家层面,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从个人层面,这也丰富了养老产品形态,为居民养老提供了更多选项;从资本市场层面,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个人养老金账户市场的竞争,实现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

  张静:目前来看,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职工养老保险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覆盖近10亿人;第二支柱企(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且正在逐步得到完善,已经覆盖超过5800万人。不过,虽然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总体保障水平相对比较有限。第二支柱企(职)业年金,覆盖面仍然较窄,只能满足小部分群体的养老需求。因此,完善居民养老保障迫切需要加快补足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这一短板。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养老三大支柱体系的持续完善,尤其是进一步提升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体系的建设水平。

  同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设立有利于促进长期持续流入资本市场,稳定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个人,通过市场引领、政策导向、产品创新等,能够将个人养老金储备与家庭日常理财的资产配置有效结合起来,进行长期投资与积累。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在个人养老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李文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给出第三支柱明确的实施细则,意味着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正式落地节奏加快。此时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第三支柱的发展将对我国居民养老提供良好的资金补充。目前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发展不均衡。无论是占比还是绝对规模,中国第三支柱的发展空间都十分巨大。其次,国家向第三支柱的参加人提供税收优惠,涉及减税降费,符合稳增长加码的政策诉求,是今年经济增长承压下,缓解长期养老压力、刺激短期消费需求的好方法。第三,第三支柱的养老资金采取闭环管理,投资期限较长,有助于提升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提高养老资金整体长期收益的同时,有助于为资本市场引入长线稳定型、配置型资金,有助于国内资本市场形成长牛慢牛格局。

  如果第三支柱顺利、及时推出,将有望真正改变国内居民长期偏高的储蓄倾向,大幅缓解养老金不足的担忧,有利于释放民众的消费意愿和创业热情,是非常有利于内外大循环的落地,同时,也将深刻改变国内资管机构的资金来源结构,改变行业格局,促成资本市场长期更加健康发展,最终形成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养老投资三者良性互动的好局面。

  赵楠:此次《意见》发布为个人养老金提供了主体发展规划,指明了基本的发展方向,有望改变当前我国养老体系第一支柱“一家独大”的局面,改善三支柱资金结构,促进个人养老金供需平衡的实现。

  对个人而言,养老金制度落地,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意义,有望改善三支柱资金结构,使得居民的养老需求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对资本市场而言,潜在的养老金规模可观,预计会加快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通过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向资本市场输送更多长期资金,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

  对金融机构而言,有望出现更多种类的金融产品支撑第三支柱的快速发展,丰富投资人的选择。在个人养老金的投资品种选择上,公募基金由于信息披露公开透明,产品种类丰富,可以有助于提升个人投资者信心和接受程度,为投资者的自主选择提供便利的服务。

  金融产品设计定位不同

  公募基金长期增值能力更优

  中国基金报记者:《意见》指出,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参加人可以自主选择投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如何挑选产品?各类产品各适合怎样的投资者?

  于善辉:投资者挑选养老产品时,最重要的是注意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与自身的情况相匹配,兼顾风险、收益和投资期限的平衡。例如年轻人的投资期限比较长,抗风险能力强,可以选择偏权益类型的产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期限逐渐变短,越来越需要追求收益的确定性,那么所选择产品的波动就要降低。

  各类产品在设计和管理方面,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特征的定位,并在管理过程中让客户感知到这一点,以便投资者更容易的选择到合适的产品。客户感知将成为养老类产品胜出的关键。

  赵楠: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挑选产品方面,不同产品的投资范围、组合结构性均有所不同,对应着不同的产品风险收益等级,那么个人养老实行个人账户制后,参加人可选的金融产品范围较广,需要找对适合自身风险收益等级的产品类型。

  银行理财、储蓄存款以及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风险等级属于低风险,适合保守型以及稳健型投资者;公募基金的产品类型较广,涵盖了低风险到高风险,是可以为各种风险收益等级偏好的投资者提供合适的产品服务,在具体的品种的筛选方面,就涉及到对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风格、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

  张静:在养老领域,银行、保险和公募基金更多是协同关系,基于各自定位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目前,银行和保险在前端接触的个人客户数量及类型更加广泛,居民渗透率较高,在投资者教育及个人养老金托管普及等方面具有渠道优势。

  在投资管理方面,尤其是权益类资产投资管理方面,基金公司则积累了丰富的投管经验。未来,银行与保险可以在客户前端(即流量引入端)与基金公司进行有效协同,共同帮助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普及与推广,为第三支柱建设协力做出最大贡献。

  窦玉明:投资者选择养老投资产品前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在未来较长的养老投资周期里,这个养老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简单理解就是:长期看,产品未来上涨的弹性是否满意?产品未来下跌的风险是否能承受?所以,投资期限、风险、收益都需要考虑进去。

  《意见》明确了养老金融产品的大类: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未来还会有更细的分类标准。投资者只需要关注一点:收益是风险的对价,基本原则是低风险低收益,长期来看并不存在可持续的低风险高收益的情况。

  从海外实践经验看,基金公司是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因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最大特点是投资期限超长,可以达到几十年,这样的资金投入权益市场,虽承受一定波动性,但有望争取更大的长期回报空间。

  此外,海外有一类养老金融产品非常成功,叫养老目标日期基金(TDF),这类产品最大好处是化繁为简。举个例子,某养老目标2035基金,就是面向2035年左右退休的年龄人群,采用“效用函数最大化”的方法设计出一条“下滑曲线”——匹配适合这一年龄人群的资产配置比例,并不断结合投资收益与风险目标进行调整。对于没有太多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来说,可以简单地把养老目标日期基金(TDF)理解为一个养老投资解决方案,然后每月定投就可以了。

  蔡铮:从产品特点来看,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均是主打稳健型的中低风险产品,其中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更突出风险保障功能。而公募基金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产品种类丰富、权益投资能力突出,中长期业绩相对稳定的特点,与个人养老金自主选择,着眼长期的理念一致。尤其是公募养老目标基金,以FOF形式运作,是专为养老投资量身定制的产品,产品设计的初心是分散投资,稳健增值,契合养老投资诉求。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场已有152只养老目标产品,整体规模突破1100亿,持有人户数已达300万户,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相信今后可选的养老金融产品种类会越来越多、投资策略会越来越丰富。“1个账号+N个金融产品”的制度设计,必然要求投资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时,根据自己的生命周期,充分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全面了解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后,作出投资决策,进行科学搭配。假设选择公募基金产品,那么对于有明确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对应风险等级的养老FOF基金,当然投资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退休时间,选择目标日期的养老FOF基金。

  李文良:从历史运作实践看,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的权益资产配置比较较低,较为保守;而公募基金一直以来注重且擅长于权益资产投资,因此,长期增值能力可能更优。而且公募基金在标准化资产的投资上具有较长的历史积累,在打破刚兑、压缩非标比例的背景下,更能充分发挥其信用风控的能力优势。

  养老FOF是国内最早为第三支柱专门试点打造的资产管理产品之一,是公募基金行业为个人养老投资布局的创新解决方案,经过将近四年的较长时间成熟运作,基本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第三支柱解决方案。

  将来可能获得第三支柱下税优红利的个人投资者,现在就可以开始关注和研究个人养老的长期限配置投资产品,并做好将来税优实际落地的定投方案,重点可以关注公募基金行业的养老FOF产品。

  长期投资、能够承受权益市场高波动的投资习惯将有助于为投资者收获权益市场长期回报,除非临近退休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否则不宜配置过度保守的产品。而且从海外成熟发达市场的经验看,养老FOF也是比较受第三支柱个人投资者欢迎的产品。

  如果风险偏好较低,只想获取抗通胀保值效果的投资者,以及临近退休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权益投资比例较低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的偏债型养老FOF产品。

  大部分的第三支柱投资者应该发挥长期投资的优势,选择权益配置比例适度的中高风险等级的公募基金养老FOF产品。如果想一站式委托基金公司进行资产配置和基金选择的,可以考虑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如果只想委托基金公司进行基金选择,自己去按照年龄或者风险偏好变化去做资产配置比例调整的,可以考虑养老目标风险基金。

  邓炯鹏: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选择不同的产品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资产配置需求、资金属性与特征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设定合理的投资预期,坚定长期理性的理财观,进而选择配置不同投资标的和属性的理财产品。

  养老资金对资产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其基金组合上要在稳健、长期的基础上努力取得合理收益。短期看,产品净值的波动可能带来浮动盈亏的风险。但长期看,更大的风险是产品长期收益率不能跑赢物价上升而导致退休后的购买力下降。

  由于养老理财是长期的投资,建议根据投资者年龄变化调整定投组合。如果投资者正处于青壮年、离退休年龄较长,可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比例;如果投资者离退休时间较短,不宜进行较高风险的投资。随着退休年龄将近,投资者可以逐步降低权益类基金的比例。

  目前,我国养老目标基金主要包括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策略基金,持有周期分为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不等。在同类产品里,要综合考虑管理机构的综合实力、口碑、管理人过往长期业绩等因素。

  杨喆:养老目标基金作为针对居民养老金投资需求设计的公募基金,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不同投资者的养老投资需求,目前主要有目标风险养老FOF和目标日期养老FOF两种类型,是适合普通投资者进行养老金投资的选择。

  目标风险养老基金包括“稳健”“平衡”“积极”三个不同的风险等级,管理人按照产品既定的风险目标进行产品管理,该类型养老基金的收益风险特征比较明确,对于有明确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目标风险养老基金。

  目标日期养老基金是基于投资者退休日期设计的基金,随着退休日的临近而逐步降低风险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帮助投资者在年轻时多承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个选择也比较省心,只需根据自身退休日期,选择对应的目标日期基金即可。

  为个人养老打造长期稳健收益

  公募基金将大有可为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公募基金行业角度看,能从哪些方面为个人养老保驾护航?如何参与到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之中?

  窦玉明:从大的方面看我们可以分类为两类:第一,做好产品;第二,做好服务。

  第一,个人养老金投资体量大且投资周期长,且关乎百姓福祉。基金公司需要建立长线基本面投资理念,再通过流程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大资金投资管理体系,才能保障持续稳定的输出个人养老金投资管理能力。另外,作为资产管理生态中的“制造商”,基金公司需要做好产品供给工作,给不同退休年龄段的投资者提供丰富的可选产品,以满足个性化的养老投资需求。

  第二,除了产品端,基金公司还需要关注投资的长期持有体验。在这个环节里,基金公司需要协同投顾、销售渠道以及媒体等多方力量,为投资者提供投资顾问和陪伴服务,通过供需适配性的改善来提升整体持有体验。

  杨喆:在“投资管理”方面,养老目标基金作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品之一,是基金公司发挥专业资产管理能力,帮助投资者进行养老金资产管理的重要方式。养老目标基金更强调成熟稳健的投资策略,对基金经理和底层公募基金的选择也有更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基金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资产配置和基金投资能力,帮助投资者追求长期稳健的养老金投资收益。

  在“投资顾问”方面,基金公司进一步完善投资者教育体系,在投前、投中、投后为客户提供持续的专业陪伴,引导客户选择适合的养老金投资品并坚持长期投资。投资是一辈子的事,尤其是养老资金的投资。我们相信,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回报可观,但短期市场波动也较大。通过专业的陪伴服务,我们期望能帮助投资者理性应对短期市场波动,从而有机会分享资本市场长期增长红利,稳步积累个人养老金财富。

  于善辉:在产品提供方面,公募基金行业发挥着两层作用:一是设计和发行适合养老投资的养老目标基金,有效的满足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养老需求;二是公募基金本身是许多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目标FOF所投资的底层资产,是这些养老产品能取得良好收益的基石。在投研方面,发挥公募基金专业投研的优势,做好产品业绩,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提供合理的Alpha。

  关于投教,建议加强与投资者的服务与沟通,针对养老产品进行广大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宣传,引导投资者尽早形成养老意识。关于投顾,建议针对不同的养老产品客户进行不同的顾的安排,从投和顾两方面共同服务投资者。

  赵楠:预计公募基金公司在参与个人养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从产品方面,可以积极布局承接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养老目标基金,最早的一批养老FOF基金在2018年就已经问世,目前已经有50家左右的基金公司布局了养老FOF产品,这类产品就是针对养老投资专门设计,为投资者养老需求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投研方面,可以重视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的投研工作,针对养老产品的特点,配备专门的投资研究人员,细化到养老金产品研究、大类资产配置、FOF投资运作等各个领域,为产品的业绩保驾护航。

  投教和投顾方面,除了提供针对性的养老基金产品之外,关注投资体验和盈利体验也是非常重要,可以配备专业的投顾人员进行产品投资陪伴服务,力求让基金业绩和个人养老资产实现同提升共进步。

  蔡铮:公募基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较为成熟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已经累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从制度建设、产品体系、人才队伍等多方面为个人养老业务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公募基金行业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监管严格,对于养老金投资来说是值得信赖的选择。其次,公募基金具有专业的投研团队,在多年运作过程中,其资产配置能力和权益投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可以看到偏股基金指数相对大盘能够取得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且近年来一系列“固收+”、“FOF”等强调资产配置能力的公募产品涌现,为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持有体验。再次养老金作为长线资金,本身就适合投资于权益市场,这一点上公募基金丰富的产品线可以为养老金管理提供更多样化的配置工具。

  此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未来可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广大群体中,金融知识普及率不高,这就需要市场参与主体切实站在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去深化养老投教工作,逐步提升普罗大众对养老产品的接受度,真正让老百姓愿意投、放心投、长期投。这方面公募基金行业无疑是走在前列的,始终致力于输出投教内容,从基本的投资知识和理念出发,倡导大家理性投资,养成科学的投资习惯。未来我们还可以将基金投顾业务与各种养老产品结合起来,致力于打造“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的个人养老财富管理服务体系。

  邓炯鹏:公募基金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长期业绩良好,具有广泛的客户基础,目前保有规模超过25万亿。运作规范透明的公募基金产品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养老金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第三支柱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养老投资立足长远,与公募基金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高度契合。公募基金积极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为我国养老体系改革积极探索市场化、可持续的运作机制。

  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层次的投资者,对投资期限、收益回报、流动性、风险控制的要求各不相同。公募基金的优势在于可以结合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费用合理、结构明晰、服务便捷的多样化养老产品,发挥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并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客户引导与陪伴工作。

  2018年3月2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自此专门面向国民养老需求的养老目标基金正式诞生。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养老目标基金在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及相关金融产品开发、管理方面具有以下特点:以FOF形式运行,有效分散风险;投资范围广泛,资产配置多元化;封闭运作,利于长期持有;定位明确、监管严格。

  张静:作为基金公司来说可能主要还是去打磨产品,然后在投顾方面,现在整个第三支柱是比较宏观的政策,接下来会有一些配套措施,未来看在投顾第三支柱一定有发展空间,一个是养老日期实际上把资产配置做到了产品里面,另外一块现在根据国务院文纳入第三支柱产品分类,一类是资产管理类或者叫增值类,一类是保障类,对于不同产品之间的比例分配,是一揽子解决方案,这个背景下我们觉得未来投顾在第三支柱这块应该有一定空间,有可能在中长期是个大的需求。

  做投顾还是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不同的人对于养老这一块需求是不同的,未来你所谓的投顾方案产品一揽子方案和客户需求产品,这块我觉得比较重要,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水平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第一是要跟客户做沟通、做交流,你要知道他真实的需求在哪,第二在你现有的所谓合格产品池子里面去找到一揽子方案,只有相互匹配才是非常好的方式。

  李文良:公募基金行业,具有较长的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的管理经验,长期创造了十分优异的投资业绩,是值得信赖的资产管理队伍。尤其在权益研究和投资能力方面,公募基金是国内各资管行业中较有经验和投入资源强度较大的,也形成了一定的先发和领先优势,而第三支柱属于长期限投资,大部分参加人的权益配置比例不会太低,因此公募基金将能发挥其特长,为广大投资者保驾护航。

  公募基金在第三支柱领域的准备已有较长时间,在2018年开始就已经引入国际成熟的养老产品形态——养老目标基金(养老FOF)。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扩充,公募基金在目标日期、目标风险两类养老FOF中都基本实现了能满足老中青各种年龄段的养老投资者的实际需要。

  此外,在产品设计上,以南方基金为例,均按照国内特殊国情,对目标风险确立以及目标日期中的下滑曲线进行了适度优化;在战术资产配置上,也充分考虑国内宏观、产业政策的较大影响力,优化了决策模型。在投教或者投顾方面,南方基金也有专门的养老投顾产品,同时也有司南投顾品牌,能够密切跟踪和指导投资者进行养老投资。

  践行普惠金融、履行社会责任

  公募将受益于个人养老市场的快速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贵司看来,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后,对公募基金行业而言,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邓炯鹏:个人养老金制度将进一步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为基金行业带来更多长期稳定资金,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政策的落地,会有更多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开展此项业务,已经开展业务的公司也会加大投入力度,从而进一步促进行业提升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窦玉明: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未来能为个人养老金投资提供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是行业践行普惠金融、履行社会责任的有益实践,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业务发展机会。基金公司需要具备长线眼光,长期持续地投入资源做好这件事情。

  李文良:作为国内资本市场和养老金融领域的重要力量,公募基金在养老金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将充分受益于未来第三支柱市场的快速发展。资管新规已经部分重塑了基金行业的竞争格局,三十万亿理财产品的净值化改造需求推动了公募基金的“固收+”产品线获得超常规发展,而当前落地的第三支柱,从长期看规模潜力更加巨大,将有望成为继续大幅提高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的积极因素,并给那些在第三支柱业务领域有先发优势的基金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此外,第三支柱的运作资金属于稳定性较高的长期资金,是基金公司的优质客户。随着第三支柱业务占比的提高,将有助于平滑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的波动,降低投资运作的资金波动干扰,方便投资人员更好地进行长线部署,最终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投资业绩和基金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张静: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后,养老目标公募基金是承接这部分资金的主力。养老目标基金属于FOF,是专为养老投资量身定制,成立的初衷是分散投资,稳健增值。FOF的主要优势在于投资胜率而非绝对收益,通过多重分散和资产配置提高组合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提高持有体验,与养老金理财需求高度契合。

  在大力发展养老第三支柱的背景下,养老目标理财产品将成为公募基金与理财公司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产品数量和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张。相对普通基金,养老目标基金底层买的是全市场的公募基金,这不但能在投资上进一步分散风险,同时,产品本身的策略容量会远大于传统的公募基金产品,可以满足多数人养老投资的需求。

  杨喆:未来国内伴随养老第三大支柱个人养老金政策落地,养老目标基金将为个人养老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以美国为例,公募基金一直是养老金最重要的投资方向,而养老FOF更是重中之重。截至2020年底,美国目标日期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额已高达1.6万亿美元,而其中85%的目标日期共同基金资产都来源于二、三支柱的养老金账户中,已经成为美国养老金投资最核心的产品投资类型。

  公募基金行业的努力探索对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方面,如前所述,养老目标基金产品规模已突破千亿,它作为国内首批专门的养老型投资产品进入大众视野,业绩口碑正在逐渐形成,对养老投资启蒙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推动。

  另一方面,基金行业主动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以此带动养老投资理念的发展。《中国投资者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数据显示,持有基金的投资者比例由2018年的58.67%提升至2020年的70.68%。基金行业持续有效的投资者教育对改善投资者的学习偏好,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具有显著作用,为未来个人参与养老金投资夯实基础。

  赵楠: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可能会对公募基金行业带来深远影响,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成熟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长期一直服务社会大众理财,助力养老金保值增值,另外,公募基金行业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目前受托管理的各类养老金资产已经超4万亿元,从历史上看创造了良好的长期收益,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之后,公募基金行业可以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着力提升投研能力,加强养老金融投教,在服务国家养老事业上贡献力量。

  据了解,证监会后续可能会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持续加强机构和从业人员监管力度,提升管理人管理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强化投资者保护,保障养老金投资运作安全规范,促进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

  养老目标基金是公募基金管理的专门对接个人养老金的产品类型,目前看养老目标基金基本分为两大类,养老目标日期FOF基金和养老目标风险FOF基金。FOF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多重分散和资产配置提高组合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提高持有体验,与养老金理财需求高度契合。在大力发展养老第三支柱的背景下,养老目标基金可能将成为公募基金的重要发展方向,产品数量和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张。

  于善辉:根据人社部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2020年底,我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分别为4.5亿人和5.4亿人。如此大的参保基数意味着从长期来看,个人养老金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这些资金无论是直接投入养老目标FOF,还是通过银行、保险的养老产品间接流入公募基金,都会为公募行业带来持续的增量资金。

  不过个人养老金规模的增长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一开始更多的是以唤发居民养老意识为主。随着居民投资养老产品的意愿越来越强,投入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养老投资的资金是“长钱”,持有期最高可以超过20年,这将引导公募基金加长投资期限,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成熟,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形成正向循环。

  当然,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刚刚发布,具体如何影响公募基金行业还言之过早,最终还是要靠时间说话。

  养老目标基金追求长期稳健增值

  需要匹配合适的场景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过去,公募养老目标基金运作,您认为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不足?未来可能还有什么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内?

  窦玉明:经验和不足简单总结有四个方面:

  第一,养老目标基金运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基金管理人需要坚持长期资产配置,坚持纪律化投资,不要被短期的市场波动困扰。

  第二,养老目标基金运作考验的是公司的整体实力。养老目标基金采用FOF的模式运作,内部基金能够享受费率优惠,此点对于基金长期收益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因此一家基金公司整体投资实力是否强大,是否可以提供多策略的内部精品基金,是其养老目标基金成功运作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

  第三,养老目标基金需要匹配合适的场景。它本质上是一种养老资产配置解决方案,收益弹性不是最高,业绩波动也不是最小,再加上产品结构相对别的基金也更为复杂,只有将客户带入特定的养老场景,才能让其意识到养老的必要性,才能更为顺畅地开展养老投资。

  第四,对于一个次新的品类,养老目标基金目前市场的接受度还不算高,需要我们持续做好市场培育和投资者陪伴工作。

  未来还有哪些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需要等待进一步的细则明确。

  于善辉:目前公募养老目标基金分为目标风险型FOF和目标日期型FOF。目标风险型FOF的风险收益水平相对固定,虽然在近期系统性风险高发的情况下回撤控制不太理想,但是其通过清晰的风险设计,更容易让投资者接受。而目标日期型FOF会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长,根据下滑轨道逐步降低组合的风险水平,起到“一站式投资”的作用,相对来说更适合有规划的养老投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从政策层面并没有限定个人养老金只能进入公募养老目标基金,普通公募基金也是个人养老金的可投标的。如果处于省事的考虑,可以“一键式”投资养老目标基金;如果投资者有一定的专业投资能力,也可以自己选择各种类型的公募基金构建投资组合。

  蔡铮:交银基金目前发行并管理了两只养老目标基金,在运作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第一、养老目标基金均设有持有期,这可以减少基民面对市场波动时的操作,能够让基金的收益实实在在转化为基民的收益。目前公募基金市场上,除了养老目标基金外,越来越多普通基金也采用了持有期。可见,不论是基金管理人还是投资者,都越来越接受持有期的设置,减少因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理性投资操作。

  第二、养老目标基金需要有明晰且稳定的风险收益特征,有较高的产品辨识度,从而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特征较为精准且快速找到适合的产品。我们看到目标风险基金尤其是稳健型目标风险基金更受大众欢迎,其目标定位清晰,客群也相对比较稳定。而目标日期基金的发展则相对缓慢,一方面受制于锁定期太长,另一方面其产品运作模式较为复杂,风险偏好随时间变化,对投资者的认知要求较高,市场接受度有待提升。

  在养老目标基金市场不断变大的过程中,我们也思考了一些问题:

  第一、相较于传统公募基金而言,投资者对养老目标基金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养老目标基金自2018年才推出,采用FOF的形式,对于投资者而言是新品类新事物,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虽然公募养老目标基金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税收优惠激励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类产品的推广和普及,而此番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有望逐步改善这些问题。因此未来我们在做好养老目标产品平稳运作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相应配套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让大众更好地理解养老目标基金,普及养老投资知识,宣传养老投资的必要性,让长期投资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养老目标基金的运作成本和门槛较高。《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做了较为严格限制,由此市场上能够符合要求担任养老目标基金的基金经理数量较少。因此,随着养老目标基金的发展,相关投研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有较为完备的市场体系,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除了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外,未来可以考虑将基金投顾纳入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围内。目前,多家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三方平台等陆续拿到了基金投顾的牌照并且正式展业。基金投顾组合采用类似FOF的形式,投资于一篮子成分基金,若是管理型投顾账户,投顾组合经理可以代客户作出具体投资操作,当然这些投资操作都是在基金投顾组合相应策略结构、换手率等风控限制下进行的。

  邓炯鹏:养老目标基金的运作已经有超过三年半的时间。我们认为,第一、养老目标基金的设计和运作应遵循系列化发展的路径,注重保持风险收益特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避免风格漂移和风险错配,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简单、专业的养老金投资服务;

  第二、养老目标基金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这里包含三个关键词:“长期”“稳健”“增值”,即养老目标基金往往面临较长的投资期限,在严格的风险控制要求下,也需要追求长期投资回报;

  第三、在养老产品销售过程中,销售机构要根据养老投资人的年龄、退休日期、收入水平、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等,向投资人推介适合的养老目标基金,引导投资人开展长期养老投资;

  第四、从人性的角度看,客户会认为牛市持有权益基金、熊市持有固收类产品是最佳投资策略,但这是极度理想化的愿望。当经历过市场的牛熊转换,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发现,长期持有适合自己风格的公募养老目标基金可能是一个相对放心而又“稳行致远”的选择。

  从美国的发展经验看,美国IRA的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除禁止人寿保险合同和收藏品等特定产品投资或交易行为外,IRA的投资范围不受限制。未来,在我国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更加成熟后,可以进一步扩大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围,并可以逐步考虑将上市公司股票、私募股权基金、另类资产等产品都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

  张静:养老目标基金很多事情可以对标海外看,我们内部觉得如果没有养老政策支持,它其实能够长大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弱的,作为投资者来说,买权益基金肯定是想买到有弹性的品种,是当年市场表现很好的股票型基金,但是FOF本身有个特征,它对风险是二次分散的,看今年虽然高权益的FOF表现也不好,对于很多今年表现更差的股票型公募基金来说,它其实是偏中位数的水准。

  总结一点,FOF型的产品不管高权益的还是低权益的,它在犀利性上会弱,这是它的一个缺点,但是它的优势在于它往下的空间也没有那么大。FOF本身很符合定投养老的产品,但可能投向方面老百姓还不是特别能接受。我国个人养老金尚处发展初期,中小投资者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推出多元化产品满足投资者需求。

  积极备战个人养老投资需求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贵公司为个人养老发展,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窦玉明:对于中欧基金来说,我们始终坚持将长期服务个人养老投资需求作为公司的战略方向之一。在公司层面,中欧基金专门成立了养老金业务部,对公司养老金业务进行统筹管理,并由公司副总经理兼任部门总监,努力将各项服务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的相关工作做扎实。

  投研层面,以多资产策略组负责人黄华和FOF策略组负责人桑磊及两大策略组成员为核心,专门服务个人养老金相关投资研究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黄华和桑磊从业都将近15年,有丰富的大类资产配置和管理经验,结合中欧基金多年积累的投研平台实力,相信未来中欧个人养老金相关基金产品一定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打造精品养老目标基金,争取为持有人带来更理想的长期投资回报。

  中欧基金作为首批养老目标基金管理人已布局了3只产品——中欧预见2035、中欧预见2050、中欧预见2025。截至2021年末,三只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分别达到69.11%、68.21%和8.92%,同期业绩基准26.14%、30.79%、5.82%。

  除了养老目标日期基金(TDF),中欧基金未来在第三支柱建设方面还会做更多的尝试,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养老产品,中欧基金子公司中欧财富也将进一步升级智能投顾服务,帮助投资者自主组合千人千面的养老投资方案。

  于善辉:在产品方面,民生加银以FOF为抓手,布局了2只养老目标风险型FOF和1支养老目标日期型FOF。在过去3年跌宕起伏、极其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养老产品管理经验,深刻认识到组合管理的作用,通过组合管理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在过去的3年进行了几百场路演和培训,为投资者反复解释养老目标FOF是什么,如何进行策略构建,产品最终能提供什么样的风险收益水平。现在路演已经渐渐地不用再解释FOF是什么,投资者对FOF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比较认可这类产品。

  杨喆:广发基金作为国内首批养老目标基金管理人,是国内最早开始布局养老金目标产品的基金公司之一。公司在养老产品研发、投资管理、业务风控、投资者教育等各业务条线都形成了成熟的体系,配合养老金相关制度,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养老产品选择。

  广发基金高度重视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的投研工作,从海内外引进了资产配置人才,负责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的投资管理。目前团队专业人员配置数量业内领先,包括了海内外养老产品管理专家、养老保险资管精英和自主培养的资产配置人才。团队成员投资管理经验丰富,具有多年的投研积累和实战经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养老产品管理投研体系。

  李文良:作为业内为数不多拥有养老金投资管理“全牌照”的基金公司之一,南方基金始终把服务养老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自2002年首批入选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以来,持续深耕养老领域已近20年,在投研、运营、服务等多方面深化资源投入,形成了社保、基本养老、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公募养老产品在内的完整养老资产管理体系,管理的各类养老资产规模逾3500亿元。社保业务屡获好评,企业年金客户数超200家,遍及金融、能源、通信、航空等行业领域,并为全国所有省市的职业年金提供服务,与所有受托人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南方基金为对接第三支柱,2016年率先成立FOF投资部,建立了较强的FOF投研团队和多资产决策信息系统,配备了充足的成熟经验投研人员,实现了养老金投资和FOF投资所需要的宏观策略、大类资产比较、大宗商品、股债比较以及资产内部alpha研判的系统性框架。2017年,南方基金发行了国内首只FOF基金,开启了公募基金多资产多基金配置的新时代,2018年,南方基金率先在行业内布局养老产品,发行了首批养老目标基金,2019年南方基金首批获得基金投顾资格牌照,并率先上线多基金配置的投顾产品,形成了全渠道、全产品线的服务个人养老投资的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在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的养老FOF上的布局也较为完善,能充分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南方基金高度重视个人养老投资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努力在第三支柱的大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历经多年的建设,南方基金的养老产品体系日趋成熟,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养老资产“一站式的生命周期管理”。未来南方基金将积极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依托丰富的养老金管理经验、专业的投研团队、丰富完善的产品体系、严谨的风控体系、丰厚的投资者教育经验以及专业的智能投顾技术,服务国民养老、增进民生福祉,践行养老金融责任和使命,从而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

  邓炯鹏:作为公募基金管理人,我司始终秉承价值投资、责任投资、长期投资理念,积极参与国家养老金体系建设,推进公募基金服务于个人养老投资,实现个人养老金长期保值增值。

  秉持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东方红资产管理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将养老业务作为战略布局之一,是市场上较早布局公募基金养老产品的机构之一,也是中基协养老金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单位,努力为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承担机构责任。

  在理念契合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利益为先的原则,着眼长期投资,这与养老投资的基本理念高度一致。

  在投资端,我们认为价值投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通过践行长期价值投资,努力服务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公司内部已成立基金组合投资团队,汇聚了业内财富管理、多资产投资、基金选择的资深专家,在公司权益、固收团队的支持下,将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相结合,从客户视角出发,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与投资期限,为客户的财富增值目标提供有针对性、动态调整的一揽子基金组合产品。

  在产品研发端,当行业还没有推出养老目标基金时,出于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和让投资者赚到钱这个目标,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和长期养老目标立意一致的事情。

  我们是市场上第一家发行较长封闭运作权益基金的管理人,出于投资者过度择时,总是赚不到钱的考虑,对权益产品设置了较长的封闭期,要求封闭3年,后来发展到5年,从创新封闭式基金,到定期开放,到持有期的基金,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在长期封闭权益类基金的产品数量、产品规模上都位于行业首位。

  此外,出于解决投资者往往高买低卖等行为,我们努力和销售机构一起控制产品发行节奏,在市场疯狂的时候对产品限规模,甚至不发产品和关申购,在市场低点时发行产品,并且鼓励投资者以定投的方式参与,平滑成本,养成投资好习惯。

  在监管机构批复养老目标基金之后,东方红资产管理也结合自己对于市场情况和投资者的理解,研发、创设相关产品。2020年6月份,发行了3只养老FOF。目前东方红资产管理已向监管提交了养老目标日期型产品的申请,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不同风险层次、不同锁定持有期的多元化选择。

  在客户引导与陪伴方面,“东方红万里行”系列客户服务与引导活动,通过面对面讲座、论坛以及线上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与投资者交流,分享价值投资案例、资产配置的理念,剖析投资中的心理误区,引导客户长期投资。

  未来,伴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我们将通过更加坚实的投研实力、更加丰富的产品体系、更加完善的客户服务,为更多的投资者带来专业化的金融资产管理服务,为社会养老金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张静:嘉实基金作为第一批养老目标基金的管理人,在公司层面始终高度重视养老目标基金市场,不断完善基金产品库,为投资人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产品。

  就目前而言,嘉实基金已经布局7只公募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后续还将有多只不同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推出,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蔡铮:一是我们长期开展个人养老金的制度与理论研究,并积极参与人社部、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关于个人养老金的课题研究、专著编写及制度设计工作;

  二是积极设计、开发与发行多种风险收益特征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在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后,我司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发行了两款养老目标基金,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投资业绩,均得到市场的认可;

  三是为推进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建言献策,公司总裁谢卫先生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几年提交相关提案,特别是在近两年的两会上,就如何发挥税收政策作用推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如何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两个议题专门作了提案;

  四是公司作为交通银行集团打造“交银养老”品牌的重要参与方,协同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投教工作。

  养老金产品推广难以一蹴而就

  引导投资者合理收益与风险认知

  中国基金报记者:养老产品往往周期较长,相比之下,在推广养老金产品上您有哪些想法?如何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

  窦玉明:养老基金产品的推广和普及绝不是一蹴而就。相比让个人投资者马上去做养老基金的投资,更为紧迫的是先帮助大家建立一个养老投资的心理账户,引导个人投资者建立新的认知,然后再提供合适的养老投资产品,并且提醒需要做适当性匹配,才是相对完整的推广链条。在这个树立新认知的过程中,基金公司也需要借助销售渠道、投资顾问、媒体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并且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于善辉:推广养老金产品首先需要加强投资者的服务与沟通,正确引导投资者对合理收益与风险水平的认知,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和规划的理念,通过类定投的方式进行配置,依靠时间抹平净值的波动,持有体验好了以后自然会有规模。

  同时,基金公司在进行养老金产品宣传时也应当更多地以中长期为主,不再进行短期的业绩评价与宣传。对短期业绩的波动进行正面引导,让投资者认识到由于市场原因造成的短期业绩不佳是合理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为特定时间特殊事件的扰动否定产品。比如今年受到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市场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正常的风险收益特征,这就需要以更长的眼光、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下去看待养老金产品的价值,呵护养老投资的生态,避免引发的舆论压力与频繁仓位变动对基金经理长期投资决策形成干扰,以确保基金的平稳运行,为投资者带来更稳定的中长期收益。

  最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养老金产品的宣传力度。从海外经验来看,在养老金融方面,大多数国家都把养老规划列为投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对投资者的养老金融教育视为改善个人退休养老规划状况的重要途径。199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设立投资者教育及协助中心,协调并直接进行全国的投资者教育活动。此外,SEC还印发了大量涉及投资知识、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书面资料,种类达38种之多。而目前,国内投资者的养老金融储备意识不足,专业认知非常有限。因此,国内也要加强相关方面的投资者教育,尤其要加强养老金融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政府养老、储蓄养老到投资养老的意识形态的转变。

  杨喆:当前,国民养老储备意识不足,主要源于传统养老观念的制约以及相对欠缺的养老金融素养;而国民金融素养相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其养老金融参与的积极性,未来应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提高国民养老金融素养。

  一方面,建议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顶层设计,建议各方联动,制定和实施“中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合理定位我国推行养老金融教育的目标,明确开展养老金融教育运作架构与配套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金融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切实担负起养老金融教育的桥梁作用,作为养老金融产品的提供者,金融机构的专业建议在很大程度上将塑造销售者的养老金融认识。尤其在养老场景下,金融机构极有可能得到众多养老金融投资者的初次投教机会。因此,金融机构应更好地让养老金投资者了解养老投资的本质,改变“重产品销售、轻理念传导”的局面,进而帮助养老金投资者尽早建立养老储备意识并作出合理的养老投资选择。

  李文良:养老产品投资周期长,既是投资上的优势,但同时也是营销上的弱点,投资者需要十分信赖资管机构才能去配置。

  首先,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优良净值曲线,获得客户的信任。养老投资者注重长期的稳健增值,关注风险可能超过回报,因此,在产品设计和实际投资决策上,特别要规避可能造成客户不信任的极端回撤,这个需要投资上要相对均衡,而不能过度依靠单一资产或者单一行业。

  其次,在推广的产品适配性上要严格把关,需要更加关注产品风险等级和客户实际需求的匹配,更加关注客户的实际保值增值,而非为了短期规模而将不适合的产品推送给客户。以目标日期养老FOF为例,为了确保产品属性和客户需求匹配,应该建议客户按照自己实际退休的年龄进行具体目标日期养老FOF的选择,而目标风险养老FOF,则需要坚持高风险品种对应青年养老投资者,中风险品种对应中年养老投资者,而低风险品种对应临近退休的养老投资者。

  再次,在投资者教育方面,需要依靠更多的自有平台进行更直接、更有效的客户沟通和陪伴,避免权益市场的大起大落干扰了客户的投资决策,引发客户的频繁申赎,重蹈“基金赚钱多,基民赚钱少”的覆辙。

  最后,需要资管行业持续不断的宣导长期投资理念,通过反复多遍的投资者教育才能有效缓解投资者不理性的思维,只有投资者改变短期获取暴利的不现实想法,着眼于长期配置的稳健收益,才能真正实现养老储蓄资金的保值增值。

  邓炯鹏:中国老百姓普遍存在着如下偏见:第一、储蓄养老的理念根深蒂固,尚未建立投资养老的意识;第二、即使参与投资,更信赖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不敢轻易将养老的钱投于资产管理产品;第三、即使投资于资管产品,也倾向于风险收益特征较保守的固收类产品,对波动的容忍度很低。

  以上投资理念的偏差或导致如下结果:第一、资产配置的失误。投资者将养老的钱过多投资于存款、银行理财等收益较低的固收类产品,增值有限,无法抵抗通胀风险;或者投资者受到误导,把退休的钱全部投到了权益产品中,承担过大投资风险。第二、非理性投资。主要表现为投资者的短期化行为,如追涨杀跌,畏惧短期波动,追逐市场热点。

  对投资者的教育,尤其是对其养老投资教育需要从上而下的推广普及;上到国家层面,下到机构的销售人员,从养老意识的培养到长期投资理念的灌输,任重而道远。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应当多管齐下加强投资者教育,打破养老观念误区,以更好地推进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对投资者来说,关键是要敢于试水,通过多品类的投资实践,感受不同品种的长期投资特点和服务机构的陪伴服务水平,从而坚定持有适合自己的品种。

  事实上,养老规划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简单是因为普通人的人生轨迹大致是确定的,即刚刚参加工作时,收入较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在中年时,收入达到顶峰,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在退休后,收入大幅下降,风险偏好比较保守。因此投资者可以在投资上养成每月/年固定划出一部分资金投资于优质资产(即“定投”)的习惯,而这部分资金是长期资金,投资者不需要过于关注资产的短期波动。复杂是因为对于资产的选择和配比,对于风险的评估,对于收益的挖掘等都是比较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来做,市场上有很多专业的机构,通过长期投资帮助投资者追求更持续的合理收益。

  张静:从借鉴国外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经验来看,可设置合格投资池(QDIA)制度,从产品前端保证账户所投资产品的有效性与规范性。即通过相应筛选规则,选择账户可以投资的金融产品,组成QDIA池。同时,设计“自动加入”机制和合格默认投资产品等条款,提高养老金计划的参与率。此外,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仍在初期阶段,民众尚需时间接受,建议账户体系及相关制度保持统一,便于个人投资者掌握与理解。

  保护好投资者利益,一直是每一个专业机构的责任与义务。在震荡加大的市场行情背景下,用专业做好投资者陪伴与投资理念传导,更显得尤为关键。

  举报/反馈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经本站整理和编辑,仅供交流、学习和参考,不做商用,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不拥有所有权。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站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