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入户政策惠及63.2万异地务工人员
【新华访谈】郑教授您好,广东作为经济发展的大省,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目前广东全省流动人口总量大概是多少?
【郑梓桢】广东的流动人口大概有三千万人,他们分两类:一类是从广东省外进来的;一类是具有本省户籍,但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流动的。省外的外来流动人口超过两千万,而广东本地城乡间的流动人口大约有一千多万,加起来总共应超过三千万。
【广东省人社厅】截至2014年11月,广东积分入户的异地务工人员累积达63.2万人。
【新华访谈】我们知道,政策实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多方面,不断的推进改善,请问相关负责人,这几年广东主要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推进政策落实?
【广东省人社厅】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综合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2010年,我们率先实施积分制入户政策,通过积分入户籍和享受公共服务的方式,为异地务工人员开辟入户新渠道。2011年,在政策实施经验基础上,人社、教育、公安等12个省直单位联合对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积分入户适用对象范围由“在粤务工的农业户籍劳动力”扩大至“所有在粤务工城乡劳动者”,缩小高低学历分值差距,加大技能等级、参保年限指标分值和比重。2012年,采取“创新实施技能型人才直接入户”制度,对符合一定年龄、就业年限,具备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术职称的技能人才,和具有高级工及以上技术职称的省内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原则上不受入户指标和职业工种(目录)限制,可申请直接入户就业地城镇。
第二、督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落实积分制入户政策。广州实行积分排名入户,设置较高的积分入户门槛,严控人口规模,异地务工人员积60分即可申请按缴费社会保险年限(最少4年)长短排名获取入户资格。深圳市将积分制入户和招调工制度进行整合,采用综合评价和量化积分的方式引进优秀异地务工人员,达到规定要求时,即可不受入户指标限制申请入户。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大中城市,逐步放宽积分制入户门槛,引导异地务工人员有序入户。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城市,全面放开入户限制,鼓励异地务工人员入户城镇。
三、优化办理程序。针对异地务工人员反映的申请入户资料复杂、程序繁琐等问题,积极优化入户办理程序:一方面,采取部门联审制,对积分指标中需要审核的证明材料,由相关职能部门向受理部门开放信息系统验证功能直接审核,或由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向受理部门直接反馈结果,尽可能减少申报入户人员材料提供;另一方面,提高积分办理信息化水平,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教育等相关部门有关数据资源,实行网上查询、审核、积分计算等“一条龙”服务。
四、扩大积分适用范围。珠三角9个市均实施积分制入学办法,引导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积分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新华访谈】广东省对未来的积分入户工作有什么设想?会做什么工作?
【广东省人社厅】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深化异地务工人员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按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分类实施异地务工人员落户城镇政策,继续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珠三角6市实施积分制落户城镇政策,提高积分制入户信息化水平,推动异地务工人员有序入户城镇。
回应“门槛高”质疑:政策初衷正是为了抹平社会阶层差距
【新华访谈】在落实居住证制度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郑梓桢】广东居住证制度的相关政策主要支撑内容为基本公共服务,这恰好是流动人口迫切需要的。政府需要向更多的流动人口提供普惠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是政府在落实居住证制度过程中最主要的挑战。
【新华访谈】以2014年广东的积分入户规则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有60分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以上可以积60分,申请当年以前的三个纳税年度在个人所得税中,10万元以上积20分。而五年内每次献血积2分,志愿服务满50小时积2分。有人提出提出,在制度的落实中,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会不会存在居住证门槛太高的问题?
【郑梓桢】实不相瞒,我是积分入户制度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当初我们设计这一入户制度的过程中,一直留意到要注意这一制度在流动人口中间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公平,我们的初衷就是想抹平这种不公平,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我们设计这一制度也是为了引导外来人口适应城市的规范,让外来人口有更多的机会加分。比如:外来人口在城市里当义工、义务献血、按时交社保等,都能获得奖励加分。
只要你为城市做了贡献,这一制度都会把你所做的化为奖励积分,保护了你为城市所付出的。我们制定积分制入户制度时也考虑到门槛问题。我们认为一个城市不仅仅需要高学历的博士,也需要扫地的清洁人员。无法否认,高学历的人积分高一些。难道反过来,让高学历的人积分太难获得入户难,那么对他们来说不是不公平吗?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广东遭遇财政困难
【新华访谈】对于广东的流动人口来说,从办暂住证到领居住证福利是不是扩大了?他们在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权利有哪些变化?政府在政策执行上遇到什么困难?
【郑梓桢】相关政策说,流动人口可以在其入住的区域合法地享受一些基本公共服务,但问题是,政府在提供留住外来人口的便利工具时,却没有进一步说明这些工具的执行者、负责单位、资源承担者是谁。当地政府本应承担这一责任,但居住证相关规定里却没有列出,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可预见的瓶颈。
在实施过程中,政策的可持续性也会遇到问题。比如,谁来支持居住证政策的开展和持续?谁能在资源上和财政上为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担保?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与本地政府按百分比合作来提供?这些都应该明确在相关规定中。否则,根据地方政府的财力,我觉得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
即使在落实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上,各地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这一概念的范围和内涵上也存在差异性、出现不一致。广东在2010年已经推行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我们可以看见,广东一些经济好的地方,其提供的基本服务的标准就高一些,而经济困难的城市提供得就比较吃力。
【郑梓桢】广东在落实居住证相关政策时其实已经实行了一些变通:一是通过积分制入户。但由于广东的外来人口太多,于是广东走了另一条路子,就是实施了基本服务均等化--目的是在十个领域保障外来人口体面地生活,把底线生活福利问题解决了,即使没户口,但是不影响在城市持续生活。广东一直在这两方面进行努力。
但广东做这一努力的过程中也碰到了困难——即普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时全省的财政支撑遇到困难。广东各地的财力、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
“来穗三天要登记”可行性不强
【新华访谈】近期广州推行了“来穗三天要登记”的规定,规定说非本市户籍来穗人员应当自到达居住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应前往当地服务管理机构报到并登记个人信息。您认为这一政策可行性大不大?是否值得在广东全省推广?
【郑梓桢】我认为该政策可行性不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据我了解,中央相关政策文件中对流动人口登记的相关政策是有明确细分的:一般进入目的城市出差、过境、旅游、探亲和访友的人不进行登记,只是那些常住、工作的人需要去进行登记。而我看了一下目前广州出的规定,发现它是没有作区分的--要求所有来穗人员来三天就要登记,我觉得这对流动人口管理来说不是很方便。
第二、广州推行这一规定的行政成本会很大。比如,广州政府为推行这一政策要进行相应的宣传,以让所有的居民和外来人口都知道这一政策。政府可能需要在火车站、飞机场、宣传机构、媒体刊登宣传材料,而被要求登记的人员,究竟去哪登记都需要进一步明示、扩充。
第三、一些短期的来穗人员对广州的地理交通都不是很清楚,要找到登记的地方都难。所以我认为行政成本会很大。(记者:黄浩苑卢鉴)